5月20日,据报道,位于武汉经开区的智新半导体第二条生产线已于今年4月投用,将生产800V碳化硅模块。

据悉,智新半导体第二产线规划产能40万只,兼容生产400V硅基IGBT模块和800V碳化硅模块,产线的国产化率达到70%。

此前,我国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模块大部分依赖进口,严重制约了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东风公司在新能源领域进行前瞻布局,决心力破“卡脖子”难题。2019年6月,东风公司与中国中车两大央企在汉成立智新半导体,开始自主研发生产车规级的IGBT模块。

智新半导体IGBT生产车间。(湖北日报通讯员 杨丽娜 供图)

历时两年攻关,2021年7月7日,以国际一流的第6代IGBT芯片技术为基础的生产线启动量产,华中地区首批自主生产的车规级IGBT模块产品正式下线。

“一期产能30万只,主要生产400V硅基IGBT模块,与国外产品相比,价格降低50%,实现国产IGBT模块从无到有的突破。”智新科技研发中心总监徐刚说。

今年4月,智新半导体第二条生产线投用,规划产能40万只,兼容生产400V硅基IGBT模块和800V碳化硅模块,产线的国产化率达到70%。

智新半导体IGBT生产车间。(湖北日报通讯员 杨丽娜 供图)


“预计7月份批量投产,10月份大批量投用。”徐刚介绍,800V碳化硅模块采用纳米银烧结工艺、铜键合技术,散热性能更好、耐压能力更强,能量转化效率提高3%。与同样性能的国外产品相比,该模块成本降低30%,实现从有到优的突破。为保证产品质量,智新半导体以大数据为基础,实现从生产到安装的全流程可追溯、可监控,产品搭载整车后的运行情况和特征一目了然。

在智新科技,坚持预研一代、开发一代和改进一代的“三位一体”研发理念。去年,该公司列出近20项科技攻关项目。这些项目不受具体产品约束,给予研发人员容错空间,只要创意好就能组成团队。

智新半导体IGBT生产车间。(湖北日报通讯员 杨丽娜 供图)

目前,智新半导体正在研发双面水冷塑封碳化硅模块,体积减小40%,能实现更低损耗、更高效率,进一步提升车辆续航里程,降低整车成本。根据已有的产品,智新半导体正努力实现从原材料到生产线设备的国产化替代,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徐刚介绍,智新半导体正规划第三条生产线,规划年产能50万只,到2025年,智新半导体将达到总产能120万只IGBT模块,全力支撑“十四五”东风公司100万辆新能源车的销量目标。

END

来源:湖北日报

*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宽禁带半导体技术创新联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本联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我们。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