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杨建作为创业团队带头人,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团队紧密合作,创立了天科合达,在国内率先从事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单晶衬底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月24日,杨建站在天科合达位于北京大兴的公司总部车间。

1月24日,在天科合达位于北京大兴的公司总部车间,杨建(左)和同事在车间一起检查产品质量。

在过去的18年里,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积累,天科合达已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化硅单晶生长炉制造、原料合成、晶体生长、晶体切割、晶片加工、清洗检测和外延片制备等七大关键核心技术体系,覆盖碳化硅材料生产全流程,形成一个研发中心、三家全资子公司和一家控股子公司的规模化业务布局。


碳化硅晶片是制造耐高压、耐高温、高频、低能耗半导体器件的理想材料,是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1月24日,在天科合达位于北京大兴的公司总部车间,员工将晶片依次放入研磨工位孔中,进行双面研磨。

1月24日,在天科合达位于北京大兴的公司总部车间,工人使用气枪清洁晶片。

1月24日,在天科合达位于北京大兴的公司总部车间,工人在多片清洗工序中下料。

1月24日,在天科合达位于北京大兴的公司总部车间,工人在微观检测工序中录入待检晶片信息。

1月24日,在天科合达位于北京大兴的公司总部车间,工人在宏观检测工序中进行强光灯检。

杨建现任天科合达总经理,他告诉记者,我国在碳化硅晶片领域已经实现“换道超车”。目前,天科合达的产品实现了对国内外客户的全方位供应,成为全球碳化硅晶片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杨建认为,研发是产业化的基础,但向客户交付高质量产品是终极目标。“写篇文章,发个专利,可能是科研人员初期的一个想法。对于做企业,必须要求成品率的逐渐提升。”

5月24日在北京拍摄的杨建肖像。

5月24日,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X楼104室,杨建(右)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陈小龙研究员(中)、主任工程师王文军合影,纪念他们刚开始合作的那段时光。

今年5月,北京天科合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杨建从一个创业者已经成长为碳化硅晶片领域的专家。他说:“创业很累也很艰辛,失败的概率也很高,但是对于我来说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1月24日,在天科合达位于北京大兴的公司总部车间,杨建走过总部车间走廊。


来源:新华社

*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宽禁带半导体技术创新联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本联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我们。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