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功率芯片崛起

华润微、士兰微、比亚迪和中车杀进Top 20

Yole 集团发布《2025 年功率电子行业现状》报告。2024 年功率电子市场受新能源汽车需求波动等挑战,2024-2030 年预计以 8.7% 复合年增长率增长,2030 年规模超 150 亿美元。

硅基器件主导,SiC 和 GaN 增速快。全球前 20 大厂商中欧美日占优,中国企业崛起。行业现战略调整,聚焦成本、技术、本土化,推动晶圆大尺寸化、电压等级拓展及封装革新,以应对地缘政治与供应链重构。

2024-2030 年预计复合年增长率GAGR 8.7%

一、功率芯片:动荡后的复苏与增长预期

2024 年功率电子市场经历了产能扩张与需求波动的双重冲击,新能源汽车(xEV)需求不及预期尤其对碳化硅(SiC)市场造成冲击,但光伏(PV)、电池储能系统(BESS)、数据中心 AI 电源等领域的强劲需求支撑行业以 8.7% 的复合年增长率(2024-2030)稳步回升。Yole 预测,到 2030 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 150 亿美元,其中功率分立器件仍占主导地位,而 SiC 模块、GaN 器件受汽车电动化与能源效率需求推动,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品类。

产能与需求的错配在 2024 年尤为显著:一方面,中国制造商产能扩张推动全球硅基 IGBT、MOSFET 供给激增;另一方面,纯电动汽车(BEV)增速放缓导致 SiC 晶圆库存高企。但混合动力汽车(HEV/PHEV)对功率器件的需求韧性、光伏与 BESS 项目的规模化落地,以及数据中心 AI 服务器对高密度电源的需求,形成了新的增长支点。例如,比亚迪、中车等中国企业凭借车规级 IGBT 与 SiC 模块的成本优势,在 2024 年首次跻身全球功率器件厂商前 20 强,打破了英飞凌、安森美等欧美日企业的长期垄断。

华润微、士兰微、比亚迪和中车杀进Top 20

二、功率芯片技术方向:材料迭代与器件创新双轮驱动

硅基器件凭借成熟工艺与成本优势仍占据市场主流,尤其在光伏逆变器、工业电机等价格敏感领域。但 SiC 与 GaN 等宽禁带半导体正加速渗透 ——SiC 模块在电动汽车主驱逆变器中的渗透率已从 2022 年的 15% 提升至 2024 年的 28%,预计 2030 年将超过 40%,其高效能特性可使电动车续航提升 5-8%。GaN 器件则在数据中心服务器电源、快充领域展现优势,650V GaN HEMT 的开关损耗比传统硅 MOSFET 降低 70% 以上。

器件结构创新呈现三大趋势:

晶圆大尺寸化:SiC 晶圆从 6 英寸向 8 英寸过渡,成本降低 30% 以上;硅晶圆则向 12 英寸普及,提升功率模块集成度。

电压等级拓展:除传统 650V、1200V 器件外,2.5kV 中等电压 SiC MOSFET、10kV 超高压 IGBT 开始应用于铁路牵引与高压直流输电(HVDC)。

封装技术革新:顶部冷却、铜夹互连、高 Tg 模塑料等技术提升器件散热效率,杂散电感低于 10nH 的模块设计成为高端车规市场标配。例如,英飞凌最新的 M1H 系列 SiC 模块采用烧结银工艺,热阻较传统焊接方案降低 40%。


三、竞争格局:头部企业战略调整与区域势力重构

全球功率电子市场正经历 “强者恒强” 与 “新势力崛起” 的双重变革。英飞凌、安森美、意法半导体仍稳居前三,2024 年合计占据全球 45% 的市场份额,但中国企业的崛起打破了原有平衡:华润微电子、士兰微电子通过车规级 IGBT 量产实现份额突破,比亚迪半导体凭借垂直整合优势在新能源汽车功率模块市场跻身全球前十。

头部企业战略调整呈现三大方向:

成本优先:意法半导体将部分硅基器件产能转移至东南亚,降低封装成本;安森美通过并购 GigaDevice 强化中国市场供应链。(例如,“中国+1”正在获得关注)……

技术聚焦:英飞凌押注 SiC 全产业链,2024 年投入 12 亿欧元扩建德国 SiC 晶圆厂;美格纳剥离低毛利硅业务,专注 GaN 射频器件。

区域本土化:台积电、日月光等封装厂在中国大陆扩建产线,满足光伏、储能客户的本地化需求;Wolfspeed 在纽约州建立 8 英寸 SiC 晶圆厂,响应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的本土化要求。

四、应用场景:从汽车到能源的全域需求爆发

汽车与移动出行:尽管 BEV 增速放缓,HEV/PHEV 对功率器件的需求持续增长。一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功率器件价值量约为传统燃油车的 5 倍,其中主驱逆变器、OBC(车载充电机)、DC-DC 转换器为核心增量市场。特斯拉 Model 3 改用 SiC 模块后,电驱系统效率提升 3%,续航增加 15 公里。

新能源与储能:光伏逆变器向 1500V 直流电压平台升级,单个 100kW 逆变器的 SiC 器件用量较传统方案增加 2-3 倍;BESS 领域,液冷储能系统对高功率密度 IGBT 模块的需求年增速达 35%,阳光电源、宁德时代等企业正推动 SiC 在储能变流器中的试点应用。

数据中心与快充:AI 服务器电源对 800V GaN 器件的需求激增,Meta 数据中心采用 GaN 拓扑后,电源效率提升至 98.5%;消费电子领域,100W 以上 GaN 快充头渗透率已超 20%,OPPO、小米等厂商加速布局双向 GaN 器件,支持手机与电动车的双向充电。

五、未来挑战:地缘政治与供应链重构

地缘政治风险正重塑功率电子产业链。美国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扩展至 12 英寸硅晶圆设备,中国企业加速国产替代 —— 中微公司的刻蚀机已进入士兰微电子产线,沪硅产业 12 英寸硅晶圆产能 2024 年突破 50 万片。欧盟 “芯片法案” 推动本土 SiC 产能建设,意法半导体与罗姆在法国、德国扩建晶圆厂,目标 2030 年实现欧洲 20% 的功率器件自给率。

供应链多元化成为企业共识:英飞凌、安森美在马来西亚、泰国布局封装测试厂,降低对中国台湾的依赖;华为、比亚迪建立 “中国 + 东南亚” 双供应链体系,应对贸易摩擦风险。与此同时,“去库存” 仍是 2025 年行业主基调,SiC 晶圆库存周转天数从 2024 年的 120 天降至 2025Q1 的 90 天,但汽车、光伏等下游需求复苏节奏仍存在不确定性。


结语:2025 年是功率电子行业的 “现实检验年”,企业需在成本控制、技术创新与区域布局中找到平衡。SiC 与 GaN 的商业化进程虽面临定价压力,但在汽车、能源等领域的长期需求支撑下,终将推动行业进入高效能、高集成的新阶段。


来源:芯榜

*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宽禁带半导体技术创新联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本联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我们。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