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师及团队:引领前沿的卓越平台,院士领衔的顶尖力量


  • 彭庆教授:国际知名计算材料物理科学家
  •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博士,斯坦福大学与 Elsevier“全球前 2%顶尖科学家”终身影响力榜单入选者。
  •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教授(三级)、博导,刘胜院士团队核心成员
  • 研究方向聚焦:材料的磁/电-热-力等多物理场耦合、多尺度/跨尺度计算模拟(涵盖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位错动力学、有限元等核心方法)。
  • 学术影响力卓著: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 JMPS, Acta Materialia 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 290 余篇,总引用超 8000 次,H 因子 43
  • 学术服务活跃:担任Scientific Reports, Crystals, Nanomaterials, Applied Mechanics 等知名国际期刊编委。
  • 科研项目经验丰富: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先导 B 专项、深圳市重点研发专项、力英计划人才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及重要横向课题。
  • 了解更多: 访问彭教授武汉大学主页或个人研究网站 [https://qpeng.org/]


二、研究方向:


我们致力于以下极具挑战性与前瞻性的核心方向,课题组聚焦极端环境下材料力学行为的多尺度模拟,诚邀有志之士加入探索:

  1. 宽禁带半导体多场跨尺度模拟:运用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位错动力学、有限元等前沿计算方法,深入解决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中的关键物理力学问题、可靠性问题。
  2. 人工智能驱动的新材料设计与性能预测:探索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 AI 技术在加速材料发现、性能优化与机理揭示中的应用,加速工艺参数优化。
  3. 纳米材料与结构的创新设计与性能调控:聚焦纳米尺度下的新奇物理、力学现象及其跨尺度效应。

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1. 算法开发:高性能计算框架设计(密度泛函-分子动力学-连续介质模型耦合)、机器学习加速模拟、量子效应建模;
  2. 核心科学问题:大应变、高温、高压、冲击载荷下的材料失效机理、强辐照损伤演化、应力腐蚀开裂机制,材料损伤机理以及可靠性问题;
  3. 应用场景:先进半导体材料、芯片工艺仿真、新一代核能材料、航空航天抗冲击结构、新能源存储器件。


三、岗位待遇:


加入本团队,您将获得远超行业标准的综合支持与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是薪资:年薪 30 万–60 万元(税前),具体构成如下:

  • 基础薪酬:武汉大学“卓越博士后计划”基本薪资(20 万起)+ 课题组绩效补贴(5 万–15 万);
  •  叠加资助:支持申报国家“博新计划”、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岗位(额外补助最高 20 万/年)。

职业发展支持:

  • 留校通道:在站期间可申请副教授岗位资格,优秀者出站后推荐纳入武汉大学固定教职序列(提供编制、安家费 50 万–200 万元);
  • 科研资源:匹配启动经费 10 万–50 万元,共享课题组超算平台(4000 核 CPU/GPU 集群);支持海外学术交流与合作访学。

福利保障:

  • 博士后公寓或租房补贴(3500 元/月),缴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职业年金及公积金;
  • 子女享受武汉大学附属幼儿园/小学入学待遇,医疗绿色通道。

另外团队极力支持:

1. 顶尖科研项目与人才计划支持:

  • 团队将全程全力支持并指导您申报:
  • 国家级:“博新计划”(A 档 28 万/年,B 档 18 万/年,C 档 12 万/年)、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
  • 湖北省:博士后尖端人才引进计划(40 万/2 年)、博士后创新人才培养项目(A 档 18万,B 档 9 万)、QB 博士后专项(60 万) 等高层次人才项目。

2. 卓越的学术与产业化发展平台:

  • 顶级学术成果助推: 提供一流计算资源与深厚学术积累,全力支持您在顶级期刊发表突破性成果。
  • 畅通的产学研转化桥梁: 团队拥有丰富的产业化经验,孵化多家企业(如武创芯研、珞珈智能、武汉飞恩微电子、合肥阿基米德半导体等)。全力支持您将有市场前景的科研想法推向应用!

3. 完善的生活与家庭保障:

  • 根据个人意愿,提供校内博士后公寓或租房补贴。
  • 享受武汉大学优质的附属幼儿园、小学、中学教育资源,解决子女入学后顾之忧。

4. 广阔的职业发展通道:

  • 在站期间可按规定申请评定高级职称。
  • 出站后优先推荐申请武汉大学教学科研或专职科研岗位。
  • 出站留湖北省工作,可申报湖北省博士后先锋人才跟踪支持项目
  • 享有团队强大的合作网络资源,可获推荐至国内外知名高校、企业、国家级科研院所(含军工单位)等优质岗位。


四、应聘条件:


我们期待这样的您加入:

  1. 基本要求:已获或即将获得力学、物理、材料、机械、化学、微电子、计算数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 35 周岁,获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 3 年。

2. 核心能力:

  • 具备优秀的独立科研能力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 以第一作者在知名 SCI 期刊发表过研究论文。具备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有限元、位错动力学等一种或多种模拟方法的研究经验者,或有机器学习与多尺度建模交叉经验者优先。

3. 个人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