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混动/增程车型采用碳化硅成为了汽车行业的热点,最近东风汽车也已经在最新的混动变速器上搭载了碳化硅功率模块,并应用于越野车型之中。截止2025年7月,全球已有15家车企在混动变速器、增程系统中导入了碳化硅功率模块,包括:吉利、比亚迪、长安汽车、东风汽车等。

据《2025Q2季度内参—第三代半导体与新能源汽车》,截至2025年上半年,基于碳化硅的混动/增程车型达到28款,在今年上半年的全球销量预计超过23万台,约占碳化硅车型总体销量的8.5%。

东风汽车推出7款SiC车型

近一年半总销量近3万辆

7月23日,东风汽车在官微透露,东风马赫动力全新一代新能源越野动力总成获得新能源混动系统可靠性认证S等级认证,等效里程达91.304万公里,并已成功应用于上市车型猛士M817。

据官方透露,东风猛士M817是东风猛士科技与华为战略合作的首个成果,于本月7日开启预售,预售价32.99万元起,预售1小时,订单9713台。

据了解,这是东风首款纵置多档混动总成,采用最新SiC功率模块,最高效率达99.5%,配合直驱两档变速箱,可具备强大动力以及应对严苛工况。此外,该动力总成一次性通过超900小时连续高强度工况考验,累计损伤等同于在WLTC城市工况下行驶91.304万公里。整个测试过程无故障,测试后性能衰减低于5%。

值得关注的是,东风汽车集团此前还推出了多款碳化硅车型,覆盖纯电汽车及混动汽车,在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总销量在3万辆左右。

混动SiC车型增加

25Q1销量超6万辆

据“行家说三代半”调研发现,近年来,插电混动(PHEV)车型的混动系统变速箱在导入碳化硅技术,代表厂商包括:比亚迪、红旗、奇瑞、五菱、东风、日产等,标志着新型PHEV平台上开始从硅向碳化硅过渡。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1款插混车型在混动系统上搭载了碳化硅,2025Q1销量合计超过2万辆,预计未来会有更多插混车型搭载碳化硅。

混动车型变速箱采用SiC代表案例

除了变速箱的电机控制器外,插电混动(PHEV)车型的升压模块和后驱电机控制器也在导入碳化硅技术,代表厂商包括:吉利和长城等,目前已有7款车型搭载了碳化硅,2025Q1销量合计为4.2万辆,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相关车型搭载碳化硅。

混动车型升压模块和后驱电控采用SiC代表案例

除此之外,车企及汽车零部件厂商也在加快推进SiC混动车型布局。今年4月,五菱汽车首次宣布在混动系统重导入碳化硅电驱技术,未来有望大规模量产应用于10万-15万元主力车型。奇瑞汽车则发布了鲲鹏混动全域架构,其中采用碳化硅技术,规划将推出39款混动新车,还将在海外推出23款混动新车。

今年7月,安森美与舍弗勒扩大合作,双方签署了一项新的设计协议。接下来,安森美半导体的碳化硅解决方案将为舍弗勒牵引逆变器提供动力,该逆变器将用于舍弗勒的高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平台。

增程SiC车型增加

多家车企推出相关技术

除了插混车型外,增程车型(REEV)的后驱电控和前驱电控也在导入碳化硅技术,代表厂商包括:鸿蒙智行、北京汽车、小鹏等,SiC技术的应用将为增程系统的高效化提供关键支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0款增程车型搭载了碳化硅技术。

增程车型采用SiC代表案例

另一方面,车企也看好SiC增程路线。去年11月,小鹏汽车推出全新混合碳化硅同轴电驱,采用混合碳化硅同轴电驱、静音增程器等技术,最终可以让汽车实现纯电续航430公里,综合续航预计超过1400公里

今年4月,深蓝汽车动力平台中心总经理杜长虹对外透露,目前深蓝超级增程2.0已集成原力超集电驱、原力智能增程和金钟罩电池三大技术,而原力超集电驱中搭载了SiC MOSFET技术。此外,深蓝汽车凭借超级增程技术,在2024年实现了新车累计交付24万辆的成绩。


来源:行家说三代半

*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宽禁带半导体技术创新联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本联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我们。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