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PCIM Asia 2025 功率半导体新锐峰会在上海召开,天科合达以《大尺寸导电型碳化硅衬底和外延片研究进展》为主题,系统展示了其在大尺寸衬底与外延最新进展。在全球 SiC 衬底市场全面转向 8 英寸量产的同时,12 ...

近日,PCIM Asia 2025 功率半导体新锐峰会在上海召开,天科合达以《大尺寸导电型碳化硅衬底和外延片研究进展》为主题,系统展示了其在大尺寸衬底与外延最新进展。

在全球 SiC 衬底市场全面转向 8 英寸量产的同时,12 英寸 SiC 已经成为产业下一个焦点。

1. 大尺寸衬底的挑战

  • 从 6 英寸到 8 英寸再到 12 英寸,良率与质量稳定性仍是绕不开的核心问题;
  • 厚度与翘曲(Warpage)成为大尺寸工艺的最大难点:例如 12 英寸SiC片常规厚度已达 775 μm,而 SiC 仍需在 350–500 μm 范围内实现薄化,翘曲控制远比硅复杂。

2. 可靠性研究:位错缺陷聚焦

2025 年,天科合达明确将研究重点放在 位错缺陷(Dislocations),尤其是对器件可靠性影响最大的 TSD(螺位错)。通过优化晶体生长参数(温度梯度、气流场稳定性等),其 8 英寸衬底 EPD 已降至 <3000/cm2,为后续大尺寸外延与器件提供了可靠的基底条件。

3. 超厚外延(≈100 μm)

天科合达展示了 100 μm 级外延片的实测均匀性数据:厚度均匀性约 0.18%,掺杂均匀性约 1.59%,并同步给出了厚度波动与掺杂公差指标。此类“超厚外延”并非面向常规 600–1700 V 器件,而是为 更高电压/更高耐压结构(如深结、超结等)预留。其核心价值在于为器件端提供可重复、可控的厚度与掺杂窗口,构建下一代超高压器件的工艺基础。

4 激光切割(未来方向)

针对 8/12 英寸 SiC 衬底的减薄与片形控制难题, 激光切割技术将成为后续重点工艺方向:一方面提升划/切效率与良率,另一方面尽可能降低切割损伤与材料损耗,实现“无线损”目标。通过减小 kerf 损失、改善边缘缺陷、提升整片得率,激光切割有望成为大尺寸 SiC 衬底加工的重要演进路径。需要强调的是,这与“超厚外延”分属不同工段,但二者共同服务于 大尺寸 SiC 的量产一致性与良率提升

5 新产品:低电阻率 N 型衬底

今年,天科合达推出了 低电阻率 N 型 SiC 衬底,其电阻率区间可控制在 7–12 mΩ·cm,仅为传统 N 型的一半。与此同时,在最关键的 SF(堆垛层错)缺陷上实现了有效抑制,从而兼顾了低电阻与高可靠性。这一系列衬底产品将主要面向下一代高功率密度器件应用。

整体来看,天科合达的展示清晰勾勒了国内衬底厂商的技术路径:一方面直面 12 英寸的规模化挑战,另一方面通过缺陷控制、激光切割工艺、低电阻率新品三条主线切入产业下一个竞争阶段。

来源:三代半食堂

*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宽禁带半导体技术创新联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本联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我们。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