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电子报》10月10日的报道,9月26日,我国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在北京举办了“AR眼镜-碳化硅材料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

报道提到,本次活动汇聚了AR眼镜整机、光波导、微显示以及碳化硅材料等领域的十余家行业组织与企业代表,共同围绕碳化硅在AR领域的应用前景、现存瓶颈与发展趋势展开深入交流。

参会各方一致认为,应充分利用我国在技术与市场方面的优势,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共同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当下,AR眼镜正如火如荼。据知名调研机构IDC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预计达1280万台,同比增长26%,其中中国市场出货量将达275万台,同比增幅达107%。

火热之下,碳化硅光波导同步迎来可观的增长。据《2025 AI+AR眼镜光学显示调研白皮书》数据显示,预计2027年SiC光波导镜片出货量将接近50万片,2030年SiC光波导镜片出货量将达到700万片。

从产业层面来看,当前北京在碳化硅(SiC)光波导领域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布局。其中衬底材料领域,天科合达正多维布局AR眼镜市场。已首发推出8英寸光学级碳化硅衬底,并计划在下半年推出12英寸光波导衬底,从而进一步提高光波导镜片的出片率,降低BOM成本,以推动消费级AR眼镜的应用和普及。同时已在北京、徐州、深圳等地部署了碳化硅生产基地,能为AR眼镜等领域稳定供应高质量衬底产品。

加工环节整合了以晶飞半导体为代表的先进的激光加工工艺,以及以特思迪,中电科装备为代表的磨削/减薄、CMP抛光等晶圆制造关键技术。终端应用方面,亮亮视野完成SiC光波导光学眼镜制造,实现从基础材料到高端光学元件的产业闭环。

北京碳化硅光波导产业链情况 | 来源:行家说Research

在政策层面,地方政府已率先响应,积极布局碳化硅光波导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例如,2025年4月25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加快建设全域人工智能之城的实施方案(2025)》,该方案还特别提出支持企业攻关微显示核心技术,推动硅基OLED与碳化硅AR衍射光波导等前沿技术实现突破,进一步促进AI眼镜与AR/VR技术的深度融合。

除政策引导外,碳化硅光波导在市场端的应用也取得显著进展。自2024年9月以来,多家国内外眼镜企业及光波导厂商已启动相关产品开发或正式推向市场。据悉,Meta将联合美国国防公司Anduril为美国及其盟军开发采用碳化硅光波导的AR头盔EagleEye;此外,Meta的Orion、秋果的Wigain Omnision、潮芒的Coray Air2等多款碳化硅光波导眼镜已实现量产并上市销售。

国内外碳化硅光波导眼镜案例 | 来源:行家说Research

产业活跃度的提升并非偶然,其背后离不开关键技术的进步与成本的持续优化。随着碳化硅衬底价格显著下降,以及8-12英寸碳化硅晶圆技术不断突破,AR眼镜企业、光波导厂商与碳化硅产业链之间的合作日益紧密,为行业整体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碳化硅光波导眼镜合作概况 | 来源:行家说Research

总体来看,碳化硅光波导在AR显示领域的技术优势正逐步显现,各方也在积极推动其进一步发展。然而,要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仍面临成本、良率及产业链协同等多重挑战,亟待行业共同努力突破。

文章来源:行家说三代半

*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宽禁带半导体技术创新联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本联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我们。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