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摘要: 来源:中国青年报核心芯片制造,通称半导体晶圆制造,属于国家重大、薄弱的一个基础产业。难度多大?“就像在头发丝里面盖房子”。过去8年间,在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有一支团队和这件事拧上了劲儿,用他们带头人 ...

来源:中国青年报

核心芯片制造,通称半导体晶圆制造,属于国家重大、薄弱的一个基础产业。难度多大?“就像在头发丝里面盖房子”。过去8年间,在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有一支团队和这件事拧上了劲儿,用他们带头人的话说,“高科技、新材料的创业方向比较‘炫’,就想在这个领域垒上一块石头”。

陈彤,70后,从无到有,和团队一起建立了国内第一条批量化面对市场的碳化硅器件生产线,也是中国碳化硅功率器件产业化的倡导者之一。他所创建的泰科天润半导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科天润”),是国内第一批致力于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SiC)电力电子器件的领军企业。

3月25日,在“北京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活动中,记者走进了泰科天润。回顾走过的这8年,陈彤说“特别不容易”。半导体晶圆制造,号称是最精尖、最复杂的制造业,具有“大投入、长周期、高门槛、重卡位”的特点。而碳化硅作为高效的电源器件,是欧美日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的一个新兴电气化产业技术,特别是美国早在2001年左右就已经在军用产品上展开应用,当前各发达国家都已经打好了较好的产业基础。而国内在2012年时,除了几家上游做碳化硅材料生产的企业,相关下游产业对碳化硅技术的认识还相当陌生,陈彤就想在国内建立相关生产线。

一个比较有利的契机是当时国际上的半导体产业正面临技术换代,特别是以化合物为代表的新材料半导体的发展,给中国的产业创新,带来了一个非常难得的窗口机会。陈彤就想趁着这波“青黄不接”的时机加速建立自己的产业线。

“当时,国内的电力电子技术远落后于人,如果要想打造一个依托于硅基材料的功率器件企业,拼硅基芯片的稳定、成熟和规模的话,由于跟国外同行差距太大,基本上很难还有产业机会,只有抓住这种新材料的技术产业窗口期,才有中国新兴企业的进入机会。”

陈彤介绍,新的工艺、技术需要磨合,在碳化硅为代表的新材料半导体上,国际上的芯片巨头也还没有完全成熟,在芯片制造的工艺稳定性、下游客户的应用准入上,他们也才方兴未艾。所以这种窗口期十分难得,如果错过了,就得等下一个新的技术格局出现,恐怕估计又需要二三十年,“我们就趁着技术在新旧转型的空档,赶紧跟上。”

碳化硅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被公认是下一代的功率半导体材料而受到各国的重视。碳化硅双极结型三极管,与硅IGBT相比,可实现更高的功率效率(98%以上),更低的功率损耗(节省30-50%),更小的尺寸(节省30-50%),并可在200℃下稳定工作。

认准了产业发展方向,2011年,陈彤就创立了泰科天润,和团队成员一起筹了1亿人民币的起始资金,一下就都投了进去,后来通过融资他们又筹了一个多亿的资金,政府又支持了几千万,都用在了生产线的建设与产品的开发上。“买设备、控环境等都需要大投入,芯片制造的周期又长,开始那几年就是纯投入。”陈彤说,刚开始做公司的时候自己就考虑过行业的高门槛,但真正做了才发现还是低估了。

几年间,买设备、进原料、培养工程师就花光了公司所有现金,但生产线离能够产业化的生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没有产出就没有收入,资本也特别谨慎,陈彤说,最难的时候,感觉明天公司就得关门。

“怎么办?只能咬牙坚持。”陈彤说,当时公司就一边继续打磨工艺,一边去和厂商谈合作。“芯片是无国界竞争的,这个行业没有任何的国界线,只能凭技术、凭产品说话。”

为了开拓合作方,陈彤带着团队们都不记得自己跑了多少家企业,“我们就从送样测试开始,然后上机再测试、再老化,然后一轮一轮做可靠性测试,慢慢的,就能走小批量,也有企业给了一些小单子。”他说,用国产化芯片,很多企业是有顾忌的,因为其中确实存在一些风险,“而我们要做的事就是说服他们相信,用产品来证明自己。”

从百万订单到千万订单,一步步地,泰科天润走到了如今。目前,泰科天润在北京已建成国内第一条完整的4~6寸碳化硅器件量产线,可在碳化硅外延上实现半导体功率器件的制造工艺,产品质量对标国际一流企业产品品质。陈彤表示,泰科天润的产品现阶段主要应用于服务器电源、光伏逆变、电源、充电桩、电动汽车等方面,未来的产业方向将主做高功率电源的主控器件,还将布局电网的输配电。

谈及未来,陈彤倍感压力,他说,到现在为止,企业每年都在成长,但是企业的利润还是没能出来,主要是生产线没能跟上,而要建设更大的生产线,又需要更多的钱。而且论芯片的品质,和国外也还有差距。“就像跑马拉松,别人已经跑出了十公里,而我们才跑了五公里,我们只是在逐步缩小这个差距,让这个差距越来越不明显。”

对于泰科天润当前所取得的成绩,陈彤说相当于建立了一个“桥头堡”,牢牢抓住了国际产业这次难得的窗口机会,但想更进一步,他希望有更多的“援军”能够跟上,国家和社会资本能够加大投入,不然“桥头堡”很快也会失去作用。他还希望资本也能更有耐心,芯片制造周期长,利润也很可观,但是关键就是能不能坚持到最后。

“这是一件没有任何捷径的事,只能靠做人做事一步步去争取,拼成本拼品控。不过我还是很有信心的,一方面国家重视,一方面我也更愿意相信我们的人,中国的工程师更愿意吃苦,更拼。”陈彤说。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