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然需要对解决方案心怀执念,但必须要承认,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窗口正不断收紧,精美话术下的差异化竞争、自主可控以及汽车智能化风口,遇上新冠肺炎大流行、全球性缺芯与地缘政治等被反复赘述的客观现实,不过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永恒命题罢了。


6月3日,刚刚在4月底的STM32峰会上亮相后,意法半导体CEO Jean-Marc Chery 又一次在线和亚太区行业媒体互动,与非网受邀出席。2个小时深度交流,释放出哪些信号?以下为交流实录精选。


关于汽车智能化与SiC器件趋势


Q&A

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中,半导体所扮演角色的分量逐渐加重。对此,意法半导体有哪些预测与应对措施?此外,在碳化硅(SiC)功率器件率先被特斯拉所使用后的几年,目前有哪些改进?

Jean-Marc Chery:


从产品性能层面,目前推出了更多的碳化硅定制化模块,以满足更多应用场景与细分市场需求。例如电动汽车领域,通过对逆变器和直流转换器性能的突出,实现定制化需求。


另外,在生产过程特别是量产阶段,时刻跟进市场动向与趋势,以创新方法推出相关产品路径图,通过平台方法不断推理与核算产品发展,并将客户需求纳入全流程,随时以最新技术赋能客户产品。


底层材料方面,包括最新的封装以及工艺制程技术,意法半导体正与现有的主要供应商紧密合作。两年前,通过收购诺斯达,意法半导体目前已推出8英寸晶圆级碳化硅产品,有效响应了市场不断追求高性能的需求。


另外,在汽车电动化的应对措施方面,意法半导体毫无疑问仍然是先驱者和领导者角色。早在20年前,意法半导体就已开始研发碳化硅,后期也推出了微控制器(MCU),以及其他诸如充电解决方案、直流对直流转换等更先进技术,提升汽车性能,同时也够通过先进引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引领行业绿色化。同时,面对自动驾驶的发展趋势,意法半导体正在不断加强对传感器所收集信息的分析与处理能力,以响应数据量激增的市场需求。


此外,大部分的传统车企,包括它们的整机厂以及一级供应商,均来自全球不同的国家与地区,但都倾向于寻求本地化解决方案。意法半导体的全球化企业特质与本地化落地优势,在业务布局与协同效率方面,成为一大亮点。


关于全球缺芯挑战与应对措施


Q&A

新冠疫情爆发,缺芯成为关键词,包括半导体企业以及也很多车企与电子企业受到影响,意法半导体是如何帮助车企解决该问题,并推动汽车行业向前发展的呢?

Jean-Marc Chery:


根据市场所释放信号,意法半导体在2020Q3与Q4就已预测到可能出现的缺芯问题,所以已提早加大了2021年整体资本投入和生产排期规划,但截止目前,供需缺口依然在50%左右。


去年12月,意法半导体宣布整体支出将会进一步上调,以及更好的赋能到终端组装上,能够帮助提高公司整体产能,特别是能够帮助客户尽可能的去交付产品,能够以足够多的产能来覆盖更多需求。目前,意法半导体在不断的产能爬坡与提量过程中,目前看到市场上供需差距仍在25%左右。


短期而言,意法半导体将会尽可能提高产能,以覆盖客户需求,降低缺芯所造成的损失。市场的需求和最终需求交付之间有一定周期,就像传统设备生产,包括传统零件的生产大概是有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的差异。


中长期而言,2022年至2023年,能够进一步了解客户接下来一段时间的需求量,以更好的布置资本,投入到相关排期。同时,将更多信息传导到生产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提高预见性,能够更好的提升确定性和更多生产上的灵活性。


以晶圆产品为例,除了80%的产品内部生产外,其他20%的产品外包,所以必须做好产能规划。


归根到底,这并不是短缺问题,更短期的角度是这个行业中,不仅是芯片厂商,还是OEM厂商,包括其他所有电子元器件厂商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而这也是为什么需要整个行业来共同携手解决缺芯问题。


关于后疫情时代的判断与布局


Q&A

随着疫苗接种率提高,全球或可迎来全产业复苏,请问对于半导体行业而言,接下来的机遇和挑战在哪里?意法半导体对于接下来全球半导体行业趋势的判断以及战略布局如何?

Jean-Marc Chery:


从现在疫苗整体生产和接种速度来看,各个国家的情况还是不太一样。就芯片和半导体行业而言,如果说一定要恢复到新冠疫情前水平,整个行业目前还是处于观望阶段。


意法半导体发展的三大关键领域:智慧出行、电源和能源管理,物联网和5G,每个领域做了非常详细的产品部署,包括:MCU、能源电源管理产品、光学组件与传感器等,都可以帮助客户不断赋能,加强他们在相关行业的发展。


战略布局方面,除了处于领先地位的汽车行业,在包括独立器件、个人电子设备、通用工具设备等领域,意法半导体也希望能够有选择性的成为主导者。在选择进入到哪个细分市场之前,会采取非常平衡而审慎的策略,比如在工业市场中就希望采取强有力的发展举措。


技术创新方面,目前也在不断的提高生产技术上的创新,引入更加先进的设备,加强生产流程中的控制,同时也加强了更多商业合作,包括像和三星的合作,能够不断的加强我们在三大关键产品上的拓展,更好的赋能工业场景中微控器细分领域的壮大。


器件方面,以传感器为例,其实公司目前的产线都是处于满场状态,但也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产能,能够更好的支持在接下来3至5年内可持续性的产能排布和生产。


总之,在所谓的后疫情时代,希望我们能够通过自有的,专业的技术,广泛的产品线,更好的夯实未来的发展,能够真正的做到跑赢市场。


关于差异化竞争的迷思与真谛


Q&A

几乎每家芯片玩家都在强调自己的差异化,但我们看到的是通过近些年的收购案,其实主要的芯片玩家之间的差异化是在不断缩小。在此背景下,差异化是否要重新定义?在服务方案和渠道的整体策略方面,意法半导体和竞争对手存在哪些差异化?

Jean-Marc Chery:


我们的产品和竞争对手有较大的差异。比如从产品角度,意法半导体真正差异化是产品背后的生态系统,能够帮助我们的MCU实现更加便捷的操作与更高性价的同时,为客户带来的是更高的产品表现能力,同时能够极大的降低能耗。


更比如说我刚才提到未来可能会推出的28纳米产品,在后端实现了闪存能力大幅提升,能够进一步夯实在汽车行业,特别是在下一代产品发生发展过程当中和研发过程当中,客户对于MCU本身应用场景能力的新需求。


除MCU以外,探讨一下能源和电源管理领域,我们具有创新力的在产品加上BCD架构、系统整合能力、片上系统的优先技术,以及包括数字化的整体解决方案,确实是可以帮助我们在这个行业当中和其他竞争对手拉开很大的差距。


而对光学传感器本身而言,我们的产品也和其他的竞品有较大的差异,我们的产品上配备有时间飞行模块,有嵌入式芯片与传感器,能够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这是我们产品和其他产品最大的一个差异所在,也是我们的独特在所在。


总而言之,更大的差异化是在于我们之前就发现,在传统个人电脑和通讯领域,未来产品之间的一个差异化将会越来越小,同质化将会进一步提升,这也是为什么意法半导体更多的精力和汗水,在过去的十年中投入到工业和汽车领域,也实现多样化产品的差异化发展。


关于自主可控的执念与破局


Q&A

中国日本美国和韩国都在追求芯片自主可控,您怎么看待这种做法?作为全球性运营的企业,意法半导体如何在这波反潮流中更好的做全球布局?

Jean-Marc Chery:


很多国家努力在实现本国的自主可控,我觉得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一种公平的做法,因为这可以促进全球贸易的平等性和公平性。


但是我认为并没有任何国家在追求自主可控过程当中,可以实现真正的独善其身。我知道现在中国、日本、韩国还有美国,可能在全球化的半导体生产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不太和谐的声音。我想特别和大家回顾一下,半导体行业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我相信主要有几大点驱动因素:首先是创新的技术,其次是全球化的生产,专业化的生产以及包括规模效应。


我们来思考一下半导体整个的行业,其实公司的数量并不是那么的多,有公司负责专业的计算机处理器的生产,有公司负责专业通讯设备生产,有专业的内存生产公司,还有专业半导体生产公司,以及包括相关的制程技术和设备的生产公司,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半导体行业之所以蓬勃发展,往往是由于我们的一个全球化规模化的生产创新性,以及包括我们的专业化,最终才能够真正的将创新的技术,以消费者付得起的价格交付到消费者手中。


但是现在在这样的一个创新全球化的过程当中,是出现了一些国家的逆全球化的一些不和谐声音,我相信对于这个行业来说这也是一个风险。其实我认为只有实现真正的全球合作共进发展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如果任何一个国家想实现这种独立型的一个发展,或者出现逆全球化过程对于半导体行业来说这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对此,意法半导体将会去不断调整自身,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大趋势,特别是在我们的亚太业务当中,为了能更好的满足亚太市场的客户需求,我们能够将更多的来自于总部的全球的设计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实验能力,能够输出到亚太地区。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