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英飞凌发布了最新财报,今年SiC营收增长了100%,超过13亿元。明年SiC营收将增长90%,超24亿元。而英飞凌接下来的碳化硅营收目标是64亿元,占据全球30%的市场份额。 同时,英飞凌还“默默”公布了2个重磅消息: ● 明年将在奥地利和马来西亚增加2个SiC工厂。 ● 投资10亿元收购的Cold Split技术即将量产,可增加2倍SiC晶片产能,大幅降低成本。 ![]() 明年SiC营收增长90% 抢占全球三分之一天下 11月10日,英飞凌公布了2021财年(截至9月30日)的全年和第四季度“成绩单”。 2021财年第四季度,英飞凌的营收达到30.07亿欧元(191.63亿人民币),比上一季度增长10%,比去年同期增长21%。而整个2021财年,英飞凌的营收达到110.6亿欧元(704.8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9%。 ![]() 在当天的年度新闻发布会上,英飞凌首席执行官Reinhard Ploss透露,2021财年英飞凌的SiC营收达到2亿美元(约13.2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0%。 据“三代半风向”独家专访,这一数字是2017财年英飞凌SiC营收的6倍,从2017-2021财年,英飞凌的SiC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5%。 ![]() Reinhard Ploss表示,相比2021财年,英飞凌明年的SiC营收将增长90%,推算将超过3.8亿美元(约24.21亿人民币)。 而英飞凌还有更大的目标——2020年代中期,SiC营收达到10亿美元(63.72亿人民币)左右,抢占30%左右的SiC市场份额。 此前,罗姆半导体也提出了争夺全球30%SiC市场份额的目标 提供3倍的材料 降低20-30%的成本 而为了实现高速增长,2022年英飞凌将有“祭出”2大动作。 一是积极扩充产能。 2022年英飞凌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投资24亿欧元(约174亿人民币)用于扩产。 ![]() 在碳化硅方面,根据马来西亚政府10月14日发布的消息,英飞凌明年将会把SiC和氮化镓外延生产转移到马来西亚居林高科技园区。 与此同时,Reinhard Ploss还表示,英飞凌位于奥地利Villach的6英寸/8英寸硅生产线也将进行改造,用于生产SiC和GaN。 二是Cold Split(冷切割)技术将正式量产。 Reinhard Ploss透露,“第一个基于Cold Split技术的产品已经获得生产认证。我们现在正在加紧建试产线,并准备量产。” ![]() 据“三代半风向”此前报道,2018年11月,英飞凌耗资约10亿人民币,收购了晶圆切割公司Siltectra及其Cold Split技术。 据介绍,以单个20毫米SiC晶锭为例,采用线锯可生产30片350μm的晶圆,而用 Cold Split可生产50多片晶圆。 而由于采用Cold Split,SiC晶圆的几何特性更好,因此单片晶圆厚度可以减少到200μm,这就进一步增加了晶片数量,单个20毫米SiC晶锭可以生产80多片晶圆。 ![]() Reinhard Ploss认为,传统线切技术会浪费75%的原材料,Cold Split可以减少50%的原材料浪费,相比之下SiC晶片产出可增加2倍,成本将得到大幅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