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简介:能源转换的核心器件,细分品类众多


功率半导体是电子装置中电能转换与电路控制的核心,主要指能够耐受高电压或承受大电流的半导体分立器件,主要用于改变电子装置中 电压和频率、直流交流转换等。


功率半导体主要起源于 1904 年第一个二极管的诞生,而 1957 年的美国 通用电气公司发表的第一个晶闸管,标志着电子电力技术的诞生;1970 年代,功率半导体进入快速发展时期,GTO、BJT 和 MOSFET 的 快速发展,标志着第二代电子电力器件的诞生。之后 1980 年后期, IGBT 开始出现,各种功率模组推动着功率半导体快速向前发展。进入 21 世纪,以全新宽禁带材料为衬底的半导体器件开始出现,功率半导体的性能和市场需求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功率半导体目前主要可以分为功率 IC和功率器件两大类。功率器件按 照外界条件控制器件的开通和关断的分类标准可分为:不可控型、半控型和全控型功率器件。其中,二极管单向导通,可以实现整流,属 于不可控型;晶闸管只能触发导通,不能触发关断,属于半控型;晶 体管包括 IGBT 和 MOSFET 等,可以触发导通,也可以触发关断,属于 全控型器件。功率 IC 指功率类集成电路设计,属于模拟 IC 的一种,主 要分为 AC/DC、DC/DC、电源管理 IC 和驱动 IC 等。


功率器件主要为二极管、三极管、晶闸管、MOSFET和 IGBT等,市场主要被国外厂商垄断。二极管是基础性器件,主要用作整流,虽然 原理成熟,但受产品稳定性及客户认证壁垒影响,国产化率仍然较低;三极管主要适用于消费电子等产品,用于开关或功率放大,国外厂商 仍占据市场份额的前列,国内厂商在附加值较低的部分已完成了国产 替代;晶闸管主要用于工业领域,属于电流控制型开关器件,市场整体规模较小。


MOSFET 和IGBT是最主要的功率器件,其中MOSFET 适 用于消费电子、网络通信、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相较于前三者, 适用频率高,但一般用于功率不超过 10kw 的电力电子装置,在中低压 领域,国内厂商正逐步展开国产替代;IGBT 可用于电机节能、轨道交通、智能电网、航空航天、家用电器、汽车电子等高压高频领域,高 压下,开关速度高,电流大,但开关速度低于 MOSFET,前五大企业 的市场份额超过 70%,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技术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SiC与 GaN由于其性能的优越性,可以适用于更广泛的范围。SiC与 GaN 在 5G、电动汽车、光伏等各个领域均表现出更加优异的性能。其 中,特斯拉已经将电动汽车 model3 中的 IGBT 器件替换为多个 SiC MOSFET 模块,取得了更优的性能。


在功率半导体的发展路径中,功率半导体从结构、制程、技术、工艺、 集成化、材料等各方面进行了全面提升,其演进的主要方向为更高的 功率密度,更小的体积,更低的功耗及损耗。在结构更改方面,从晶闸管到 IGBT,功率半导体的器件结构进行了显著的升级和更改,IGBT 结构与 MOSFET 结构就有较大的变化;在制程缩小方面,功率半导体 的线宽制程从最初的 10 μm 缩小至如今的 0.15-0.35 μm;在技术变化和 工艺进步方面,超薄圆片结构、背面扩散技术、超级结技术等的优化 都使产品更加适应小功率市场,具备更出色的性能和易用性;在集成 调整方面,成功推出功率模块,即将多个功率器件进行封装,使其可 以在更高频率工作的同时,能够拥有更小的设备体积和重量;在材料迭代方面,从 Si材料逐渐向 GaN、SiC等宽禁带材料升级,使得功率器 件体积和性能均有显著提升。


1.2. 市场特征:广阔应用下周期性减弱,市场规模呈上升 趋势


从纵向角度看,看细分品类,根据 Omdia的数据,2019年功率半导体 全球市场规模为 463亿美元。功率IC市场规模为244亿美元,占52.7%, 功率器件市场规模为 210 亿美元,占 47.3%。功率器件中的晶体管市场 规模为 144.4 亿美元,占功率器件市场的 68.76%。晶体管市场主要由 MOSFET 和 IGBT 组成,其中 MOSFET 市场占 56.09%,约 81亿美元, IGBT 市场占 43.91%,约 63.4亿美元。其主要厂商包括英飞凌、意法半 导体、德州仪器、安森美、三菱等,其中功率半导体龙头厂商为英飞 凌。


看下游应用,功率半导体下游需求主要以车载方向和电机驱动等为主。根据 Yole 的 2019 年统计数据,功率半导体主要下游驱动应用方向分别 为车载方向(包括 EV、HEV,硅 MOSFET)、电机驱动(Motor Drive, IGBT 模组)、智能手机以及无线设备(硅 MOSFET)、计算机技术以及 存储(硅 MOSFET)、工业方向(硅 MOSFET)和 EV、HEV 方向 (IGBT 模组)等。


从区域角度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导体消费国,且中国的功率 半导体的市场规模在全球的占比仍在逐步增加。根据IHS markit 的数据, 2018 年,中国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为138亿美元,占全球需求比例高达 35%,14-18 年市场占比平均每年约增加 0.8 pct。未来中国的功率半导 体市场占比仍将加速增加,预计 2021 年中国市场规模达到 159 亿美元, 18-21 年 CAGR 为 2.39%,在全球市场的占比增加到 36.1%,18-21年市 场占比平均每年约增加 0.37 pct。


从横向角度看,回溯过去七年:


(1) 市场规模方面,功率半导体的市场规模在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占比 在 8%-10%之间,结构占比基本保持稳定,功率半导体的周期性 相对较弱。这主要是因为功率半导体应用领域广泛,下游客户季 节性需求呈现此消彼长的动态均衡关系,致使行业的季节性特征 并不非常明显;


(2) 增速方面,功率半导体 14-20 年 CAGR 为 3.41%,略小于半导体 行业 14-20 年 CAGR 的 4.33%。


展望未来,根据 Omdia的数据,2023年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达到504.66亿美元,17-23年 CAGR为 4.93%。另外根据 SEMI的数据,从 17-23年,细分市场增速最快的是 IGBT与模块产品和 IPM,CAGR分 别为 7.86%和 7.61%,随着未来电动汽车、工业物联网等新领域的不断 拓展,高密度、能承受高电流和高电压的IGBT、IPM以及相关模块产 品的需求量将加速上升。


1.3. 细分品类:分立器件中MOSFET和IGBT占比最大,宽禁 带进入快速发展期


MOSFET和 IGBT 是占比最大的分立器件。根据可控类型分类角度进 行细分领域分析,功率半导体除了功率 IC 以外,主要包括 IGBT、 MOSFET、晶闸管和二极管等分立器件,其中 IGBT 和 MOSFET 市场占 比最大,分别占 14.51%和 18.54%。在 IGBT 器件中,主要包括分立 IGBT、IGBT 模块和 IPM 模块,其中主要为 IGBT 模块,占 52.21%。


① MOSFET是最为成熟的功率器件之一,MOSFET全球市场规模稳 定增长。根据 Yole 统计数据,全球 MOSFET 市场规模由 2020年的 75 亿美元,预计增长至 2026 年的 94 亿美元,20-26 年 CAGR 为 3.8%,其中汽车、工业等下游细分 MOSFET 需求增速较快。


② IGBT在 MOSFET基础上升级,市场空间增速快。IGBT 作为半导 体功率器件中的全控器件,是由 BJT(双极型三极管)和 MOSFET (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组成的复合全控型电压驱动式功率半导体器 件,有 MOSFET 的高输入阻抗和 GTR 的低导通压降两方面的优点。IGBT 的开关特性可以实现直流电和交流电之间的转化或者改变电 流的频率,有逆变和变频的作用,其应用领域极其广泛。按电压分 布来看,消费电子领域运用的 IGBT 产品为 600V以下;太阳能逆变 器、白色家电、电动汽车所需的 IGBT 在 600-1700V 之间;动车组 常用的 IGBT 模块为 3300V 和 6500V,轨道交通所使用的 IGBT 电 压在 1700V-6500V 之间。IGBT 在电动汽车中主要运用于电力驱动 系统、车载空调系统和充电桩。

根据 Yole的预测,IGBT全球市场规模预计由 2020年的 54亿美元,增 长至 2026年的 84亿美元,2020-2026年 CAGR为 7.5%,或将是市场 空间增速最快的分立器件。


③ 功率二极管和晶闸管作为传统的功率器件之一,市场规模基本趋于 稳定。根据 IHS markit的统计数据,晶闸管 2019年全球市场规模为 4.93 亿美元,预计 2024 年为 4.76 亿美元,中国市场 2019 年为 2.05亿美元,预计 2024 年为 1.91 亿美元,基本保持不变。二极管 2019 年全球市场规模为 43.26 亿美元,预计 2024 年为 46.62亿美元,19- 24 年 CAGR为 1.51%;中国市场 2019年为 14.39 亿美元,预计2024 年为 15.54 亿美元,19-24 年 CAGR 为 1.55%。从变化增速可以看出, 两者市场规模基本趋于稳定。


功率半导体从衬底材料角度的细分领域分析,Si仍旧占据市场主导位 置,SiC 和 GaN的市场占比加速增加。SiC 和 GaN由于成本和技术原 因,在功率器件中的占比仍较小,2019 年 SiC 占总份额的 3.3%,GaN 仅占 0.4%,但是占比在不断增加。GaN的市场占比2017-2023年平均每 年增长 0.57pct,SiC 的市场占比 17-22 年平均每年增长 0.88pct


以 SiC和 GaN为首的第三代半导体,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根据Omdia 的 SiC&GaN Power 数据,随着市场规模达到临界规模,这一转变即将 到来,预计到 2021 年,收入将超过 10 亿美元,这得益于混合动力和电 动汽车,电源和光伏(PV)逆变器的需求。另外,分立 SiC 功率器件 将占第三代半导体器件的主要份额。未来规模扩张速度将不断加快, 预计从 2021 年到 2024 年将增加 10 亿美元,年均增加 3.3 亿美元,从 2024 年到 2029 年将增加 30 亿美元,年均增加 6 亿美元。


2.细说功率半导体三大行业特性


功率半导体行业有着三个独有的行业特性,分别为:①非尺寸依赖型 工艺,专注于结构和技术改进以及材料迭代;②商业模式以IDM为主, 利于技术积累和迭代;③细分需求多样化,依赖特色工艺平台的全面 性和深度性。


从功率半导体产业链流程来看,设计、制造工艺和封装集成均十分重 要。功率半导体以晶圆、光刻板、衬底材料等半导体材料为基础,经 过设计、制造、封装后形成细分终端产品。其中,除了设计之外,功 率半导体的制造工艺和封装工艺亦十分关键:

① 在制造工艺中,需要涉及外延工艺、光刻工艺、减薄、背面金属化 等制造工艺,制造工艺是影响器件性能的核心因素之一;


② 在封装工艺中,裸片会进行器件封装或模组封装或集成封装,裸片 若经过器件封装会形成功率分立器件,若经过模组封装会形成功率 模组。由于功率半导体工作环境极端,对可靠性和寿命等要求较高, 因此封装技术同样是影响器件性能的核心因素之一。


最后成型的功率器件会用于各类终端,功率分立器件主要用于消费电 子、家用电器等,功率 IC 多用于电源管理芯片,适用于工业控制、网 络通信等,功率模组可承受更高压环境,则主要用于军工航天、轨道 交通等产业内的 DC/AC 逆变器、整流器、驱动控制电路方面。


2.1. 行业特性一:非尺寸依赖型工艺,专注结构与材料特 性


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技术方向:尺寸依赖的先进工艺, 非尺寸依赖的特色工艺以及先进封装工艺。在纵向的先进工艺中,业界追求特征线宽的缩小、工作电压的降低、 开关频率的提高等。它主要追赶摩尔定律,不断实现更高密度的技术, 从 130 nm 到 3 nm 工艺,晶体管的集成度越来越高,成本大幅下降,芯 片的价格也不断下降。


在横向的特色工艺中,强调器件特征多样化,专注于芯片如何在不同 场景下承受高电压、输出高电流,以及如何提高电路线性特征,降低 噪声。特色工艺追求的不完全是器件的缩小,而是根据不同的物理特 性,做出不同的产品,比如射频器件、模拟器件、无源器件、高压功 率半导体、传感器等。第三个方向为先进封装工艺方向,利用特种的 封装进行高密度的组装做出更高价值产品。


功率半导体属于特色工艺产品,非尺寸依赖型,在制程方面不追求极 致的线宽,不遵守摩尔定律。数字芯片更加注重制程的升级,目前处 理器等高端数字芯片的先进制程基本在 14 nm 以下,高端产品更是达到 了 5 nm 制程,算力发展速度较快。而对于功率半导体而言,性能发展 速度较慢,制程基本稳定在 90 nm-0.35 μm 之间,其发展关键点主要包 括制造工艺、封装技术、基础材料的升级。


发展关键点 1:制造工艺。功率半导体制造工艺的具体难点在于沟槽工 艺以及背面工艺(晶圆减薄、高剂量离子注入)等。以 IGBT 为例,自 上世纪 80 年代被推出后,每一次的性能升级都离不开表面结构及背面 工艺的进步。


(1)沟槽工艺:目前中高端的功率器件(MOSFET和IGBT)均使用 沟槽工艺。IGBT 的表面结构发展曾历经平面栅工艺到沟槽栅工艺的演 变。第一代和第二代的 IGBT 采用平面栅工艺,由于 pbase 与扩散区形 成球面 PN 结,产生 JFET 效应,导致导通压降较大。英飞凌在第三代 IGBT 中采用沟槽栅结构,使得 P 型发射区的反型沟道垂直于硅片表面, 有效消除 JFET 效应,增加了表面沟道密度,降低了器件导通损耗。另 外,最新的 IGBT 7 对沟槽工艺进一步升级,采用 MPT(Micro Pattern Technology)结构将微沟槽栅和 FS 组合并应用低压 MOS 技术,进一步 大幅提高了沟道密度,从而实现更大的器件性能控制范围。相比于平 面栅,沟槽栅结构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所以对于 IGBT 器件而言, 表面结构升级也是产品高端化的必经之路。


制备沟槽型器件工艺壁垒高,设计-制造环节须历经长期技术沉淀。沟槽栅 IGBT 的沟槽宽度仅有 1-2 μm,而沟槽深度要达到 4 μm 以上。因 此,通过酸腐蚀工艺制备沟槽时,须对沟槽的宽度和深度实现精确控 制。此外,沟槽壁亦要尽可能光滑以提升良率。同时,IGBT 沟槽底部 的倒角亦须圆润、均一以免影响器件耐压。而沟槽形貌与设备条件、 刻蚀工艺和后处理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须大力协调三者之间关系才 可规模量产沟槽形貌良好的 IGBT 产品。因此,功率半导体的制造工艺 壁垒较高,需要晶圆厂与芯片设计部门长期合作,对器件的设计及制 造技术长期打磨及优化。


(2)背面工艺:对良率、成本影响显著,减薄和背金是关键。同以 IGBT 为例,背面工艺主要包括正面贴膜、背面减薄、背面清洗、背面 P 注入、激光退火、背面 B注入、背面金属化、烘烤等。IGBT 4相较于 3 进一步减薄了背面结构,使得开关损耗进一步降低,同时最高工作结 温也从 125 ℃提升至 150 ℃,但相应的背面工艺复杂度也显著提升,主 要体现在晶圆减薄、注入及金属化等工艺中。


在背面工艺易产生碎片。在晶圆被减薄至100-200 μm后,后续的掺杂 以及背面金属化的过程中,亦会因为工艺控制及搬运不慎带来碎片的 风险。因此,在 wafer 尺寸超过 8 寸后,背面工艺难度提升,对 IGBT 良率影响也显著放大,目前能够规模量产 12英寸 IGBT 的晶圆厂较少。此外,使用场截止技术时,亦对背面掺杂工艺提出更高要求,须综合考量深度、浓度、分布以及与集电极的匹配等影响因素,涉及的变量 较多,优化难度大。


发展关键点 2:封装工艺。由于功率半导体工作环境极端,对可靠性和 寿命等要求较高,因此封装工艺同样是功率半导体的主要关注点。封 装工艺主要从三种途径进行改进:①提高芯片面积与占用面积之比;②将封装的电阻和热阻减至最小;③将寄生电阻和电感减至最小。TOLL可以被应用于离散型功率器件封装。

车规级 IGBT模块封装技术壁垒更高,封装质量及散热重要性突出。车 规级 IGBT 模块是功率半导体封装技术壁垒最高的产品之一。车规级封 装是保障高温运行、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不仅仅涉及 到芯片表面互连、贴片互连、端子引出、散热等关键技术工艺。


直接液冷是目前车规 IGBT模块的主流散热方案。对于模块散热设计而 言,其结构设计难度大,需要厂商对热力学及材料体系有较为深入的 理解。早期车规 IGBT 模块采用基于铜基板的三明治结构,该设计散热 性能差且结构笨重,限制模块功率进一步提升。为提升散热能力,针翅直接水冷散热结构以及更为先进的双面散热被提出并广泛采用,目 前日本电装、日立以及英飞凌的双面散热模块已实现商业化。

发展关键点 3:材料迭代。功率半导体还专注于材料的迭代,现有第三 代半导体材料可有效提升原有硅基材料的性能,突破原有器件性能天 花板。以 SiC、GaN 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为基础的功率半导体可在更高 频、更高压的环境下工作,性能上超过原有 Si基 IGBT 和 Si基MOSFET, 且原有的成本问题也不断得到了优化。(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更多详见:功率半导体:新能源需求引领,行业快速发展(二)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