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技术水平差距:

数据来源:产业链访谈(纵轴代表水平得分),东吴证券研究所


整体看,行业需求快速增长及半导体国产化浪潮为国产供应链带来机遇。碳化硅供需趋紧,2021年,仅特斯拉一家需求便可消化近50万片6寸衬底产能,国产缺货带来导入机会。国产碳化硅厂商积极扩产、投研发,随着技术发展不断成熟,验证进展推进,未来有望实现放量。


碳化硅供需趋紧带来国产化机遇:

数据来源:特斯拉官方微博,Munro&Associates,GaN世界,wolfspeed公告,东吴证券研究所测算


国内龙头大力扩产、投研发:

数据来源:各公司招股书,东吴证券研究所


竞争要素:优先导入供应链,上车验证。碳化硅器件十分重视工艺,需要不断循环迭代验证,优先导入供应链对于获取份额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产品迭代情况:

数据来源:各公司招股说明书,各公司公告,半导体行业观察,东吴证券研究所


关键问题探讨


降成本路径:


  • 市场关注降本速度,衬底降本先行。碳化硅的成本直接决定了渗透率,影响市场规模,因此需要密切关注产业降本节奏。以山东天岳为例,其2020年整体成本(除股份支付成本)中,营业成本占比66.2%;其主要原材料采购金额中,石墨件、石墨毡为主要原材料,采购金额占比分别为34.74%、48.87%。

  • 衬底降本快于器件,衬底发展类似于LED行业。LED行业早期成本较高,被国外厂商垄断,国内的三安等企业切入市场后开始快速降价,实现了份额的提升,带来行业格局洗牌。衬底制造难度高于LED,但仍有一定可比性,我们判断未来降成本速度将快于器件。


山东天岳成本拆解:

数据来源:天岳先进招股书,东吴证券研究所


山东天岳材料成本结构:

数据来源:天岳先进招股书,东吴证券研究所


长晶效率提升为最重要降本因子。我们以山东天岳披露的公开数据做测算,就衬底降本的详细路径及因子做一个探讨。在6寸片转为8寸片的情况下,降本的贡献因子大小排序为:长晶效率提升一倍>切片损失较少一倍>良率提升10%>晶圆尺寸加大>产能扩张10倍。


衬底降成本因子拆分:

数据来源:天岳先进、天科合达招股书,wolfspeed材料,东吴证券研究所测算;注:假设良率从70%提升至80%


衬底降本曲线:

数据来源:天岳先进、天科合达招股书,东吴证券研究所


远期盈利能力


良率提升较慢,国产厂商短期盈利能力有待提升。


  • 碳化硅全产业链生产环节较长,衬底制作环节就包括晶体生长和切磨抛等,整体来看技术难度较大,工艺进展缓慢,目前国产厂商大多处于实验室阶段,尚不具备大批量供货能力。

  • 盈利能力方面,Wolfspeed公布的2021年毛利率为31.3%,国产厂商由于产品阶段的不成熟,财务数据不具有显著可比性,有待产能和良率的进一步提升,以及产品正式的验证、通过、迭代。


单炉出片量与整体良率为盈利核心影响因素。我们拆解产业链不同环节,发现单炉出片量和整体良率为盈利关键影响指标,单炉出片量也对应晶体生长速度。


  • 通过山东天岳和天科合达公开数据进行测算,我们认为良率达30%、单炉年产量1000片4寸片时,可以达到盈亏平衡。如果维持单炉年产量1000片4寸片,良率提升到50%以上,有望实现30%以上的利润率。


良率-产量敏感性分析:

数据来源:天岳先进、天科合达招股书,东吴证券研究所测算;注:单炉产出量单位为片/年


远期格局推演


国产化率有望提升,份额有望提升10%以上。我们复盘了第一代半导体硅和第二代半导体砷化镓的发展历史,探寻碳化硅与其的同与不同。


  • 回顾第二代半导体砷化镓的发展,砷化镓在手机射频领域和光电子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而碳化硅主要应用于电力电子领域,下游应用的区别使得它们的发展方向有较大差别。

  • 砷化镓产业链主要环节有衬底外延生产、IC设计、晶圆制造/代工、IC封装测试,下游应用包括手机射频、LED、激光、光伏等。

  • 衬底环节,仅IQE和全新光电两家就占比89%,外延环节中IQE和全新光电合计占比达79%。

  • 晶圆制造环节,稳懋独占全球71%的市场份额,一家独大。器件市场中,美国Skyworks占据32%的市场份额,其他厂商竞争较为充分。


砷化镓产业链及下游应用: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Yole,东吴证券研究所


碳化硅的市场格局演化可能更加类似第一代半导体硅片,市场集中度仍然较高但龙头合计市占率逐步下降。


  • 就硅片而言,2015-2020年全球前五大硅片制造商合计市占率分别为98%,91%、94%、93%、92%、87%,CR5在6年时间整体下降11pct。

  • 碳化硅产业中国产份额较低,2020年国内龙头天科合达全球份额仅4%,未来国产份额提升空间或大于硅片。以天科合达为代表的国产厂商有机会加速扩产,挤压海外厂商市场份额。


全球碳化硅衬底市场格局演变:

数据来源:Yole,Wolfspeed,东吴证券研究所


全球硅片市场格局演变(2015-2020):

数据来源:SEMI,SUMCO,Garter,东吴证券研究所


国产有望长出大公司:


  • 当前碳化硅衬底市场格局呈现寡头垄断,以导电型碳化硅衬底为例,近三年全球前三大碳化硅衬底制造商Wolfspeed、贰陆、罗姆合计市占率分别为88%、87%、89%。较高的市场集中度体现了行业的高进入门槛和竞争壁垒。

  • Wolfspeed作为行业龙头,独占近60%份额,说明技术学习曲线相对陡峭,一旦跑出竞争优势,可以维持较持续的竞争优势。国产厂商目前呈现百花齐放态势,但行业终局更有可能会跑出赢家,长出较大体量的公司。


行业发展后期有望发生并购潮。第一代半导体硅片的市场格局演变中,各大制造商均通过并购来扩大市场份额。回顾龙头硅片制造商发展历史,日本信越化学1996年并购了意大利硅企业SIMCOA,扩大了硅原材料生产。


  • 日本Silicon United Manufacturing Corp.于2002年并购SUMITOMO和MITSUBISHI,更名为SUMCO,市场份额成为全球第二,并于2006年又收购了KOMATSU。中国台湾环球晶圆2012年收购CoorsTek,2016年收购Topsil和SunEdison,2020年收购德国世创后市场份额跃居全球第二。韩国SK Siltron于2017年、2019年先后收购LG Siltron和杜邦碳化硅晶圆事业部。


全球前五大硅片厂商并购史:

数据来源:环球晶圆、Siltronic、SK、信越、Sumco官网,东吴证券研究所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